北京慧佳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董事长
可事实是,老年辅具与残疾人辅具本身就存在着一定区别。曹苏娟告诉我们:对残疾人而言,辅具的作用是弥补其缺失的部分机体功能;而对老年人而言,辅具更多是帮助他们在功能减退的情况下完成各种动作,从而防范功能下降带来的跌倒、受伤等风险。
更重要的是,在国内盛行的“客户就是上帝”的照护理念下,花钱将老人送进养老机构即意味着让其享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服务。殊不知每一次动作的完成对老人来说都意味着一次锻炼,用进废退的道理自古相传,帮助老人保持身体的功能,此为老年康复辅具的意义,也是对老年人最大的尊重。
对此, 曹苏娟归因于辅具评估体系的缺失。现阶段国内各大省市都在试点“老年照护等级评估”,但对辅具的需求评估依旧是块空白。哪怕是最基础的胖/瘦、上/下肢失能与辅具选择之间的关联都尚未建立。老年人对辅具的认知有限,若要靠他们自己去选择辅具,无疑是赶鸭子上架。事半功倍的做法是:在建立辅具标准的基础上,将辅具需求纳入“老年照护等级评估”体系,由专业机构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评估。
辅具在机构中的功能不止于此。在机构场景,辅具的使用更多是辅助护理人员完成照护工作。辅具能够有效地保护护理人员,防止在护理过程中受伤(如可以帮助分散力量的翻身垫、移位机等),也能代替部分人力,提高效能(如可提示排便情况,减轻查房压力的尿布等)。
适用于机构场景的辅具很多,但无论是老人用的代步车、助行器和眼镜、碗盘等精细化辅具,还是辅助护理人员的翻身、移位装置,在机构都寥寥无几,更谈不上普及。
一是辅具生产与服务需求的脱节。曹苏娟给当下诸多辅具供应商提了个醒:辅具生产当与养老服务相结合,脱离了服务,辅具就只是个产品;同样,离开了辅具,护理人员就是个服务者。只有两者彼此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二是老年康复辅具平台的缺失。曹苏娟坦言,目前要找辅具也只能上京东、淘宝,但也不知道挑什么好。国内康复辅具的平台尚未成型,但只有有了这样的平台,才能将供应商与需求方对接起来。
以轮椅为例,现有的各类轮椅关注点都在移位,但老年人在使用轮椅的过程中最大的危险就是倾倒。若能通过科技手段探测老人身体倾倒情况,从而及时发出预警,老人在轮椅上的安全就能得到保障。
今年,上海市民政在“利器”上迈出了创新的一步,为第七届中国老年福祉产品设计与创新创业大赛配套了诸多政策资源,以鼓励更多优质的康复辅具及适老化产品走入市场。正如曹苏娟所说,辅具产品要与服务相结合。在这里,我们也请曹苏娟老师为今年的大赛破题,从养老机构的需求角度提出了辅具研发的几个方向:
・现有解决方案多采用手环,是否存在更为轻便的设备?
・不存在明显的标签以体现对失智老人的尊重。
・ 防患于未然,重在防走失而非走失后的寻找。
代替护理员完成繁重的护理工作
・能替代护理人员完成大小便护理等繁重的护理工作
・环保可降解
・价格亲民
体现对老年人的尊重
・改善老人体验感(以温水擦浴为例,毛巾存在消毒问题,且擦浴过程中老人等待更换毛巾容易着凉。可降解热湿巾便可解决该问题)
・帮助其实现自理或半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