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AD),这一逐渐侵蚀患者记忆与认知的残酷疾病,长久以来都是医学界亟待攻克的难题。它不仅给患者本身带来无尽的痛苦,更让整个家庭深陷绝望的泥潭。然而,近期在中国,一种创新的手术治疗方式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点亮了新的希望之光——颈深部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LVA)。
阿默的婆婆,一个曾经热爱生活、充满活力的老人,在七年前被诊断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从最初的偶尔忘事,到逐渐失去正常人的生活能力,直至最后不认人、不爱说话、无法对答、生活不能自理,这一系列的变化让阿默一家心痛不已。他们尝试了各种药物治疗,包括对症药物和GV-971等,但效果甚微。医生的告知更是如同晴天霹雳:由于病情已进入中晚期阶段,新药也无力回天。
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在中国,大约有1000万AD患者,其中不乏像阿默婆婆这样的中、晚期患者。他们因缺乏特效治疗手段,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逐渐失去认知和记忆功能,直至生活无法自理,最终走向生命的尽头。家属们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他们四处求医问药,却往往收获甚微。
去年7月,阿默带着罹患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D)的婆婆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三个多月,她发觉婆婆恢复了一些行动能力,偶尔能出门散步,或是爬山。
为了治病,阿默一家人曾尝试过各种治疗AD的药物,包括对症药物和GV-971等,但收效甚微。今年1月,我国批准了治疗早期AD的新药,但阿默的婆婆用不上,因为MMSE(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0分等指标,意味着疾病已进入了中晚期阶段。
在绝望之中,阿默一家得知了LVA手术这一新的治疗方式。这种由中国医生首创的手术方式,旨在通过“颈深部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LVA)”,将脑内导致AD的有毒物质引流至颈深静脉出颅,从而促进有毒物质的排出,遏制AD的进一步发展。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阿默一家来到了浙江省人民医院淋巴外科。手术进行得顺利,术后三个多月,阿默的婆婆竟然恢复了一些行动能力,偶尔还能出门散步或爬山。这一变化让阿默一家欣喜若狂,他们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
无独有偶,在陕西省西安市,78岁的屈阿婆也因中重度认知功能减退、烦躁、言语混乱等症状而备受煎熬。她的子女们轮流看护,但夜间小便次数多达数十次,让家人疲惫不堪。在得知LVA手术后,屈阿婆的家人也决定尝试这一新疗法。术后一周,屈阿婆的病情奇迹般地好转,她不仅认出了家人,情绪也变得稳定,恢复了正常的作息习惯。
陈晓一家也有着相似的经历。2024年7月29日,陈晓的父亲住进了西安凤城医院,疾病让他的性情变得极度暴躁——做核磁共振检查时需要使用镇静剂,打针时直接冲着人就咬。最后,5个人按着才完成了注射。
8月3日,手术后的第三天,“他变得平和起来,听话、有礼貌,吃饭还让我先吃。开始有自尊心了,不愿意用尿壶,执意要去卫生间,一家人也不用再轮流守着,防止他拔掉引流管。”
自今年以来,LVA手术在国内逐渐推广,包括重医附一院、湘雅医院、哈医大二院等知名医疗机构在内的数十家医院已对患者启动了研究性质的治疗。这一创新的治疗方式无疑为AD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其背后也伴随着争议和质疑。
首先,LVA手术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尚未得到最终确证。尽管部分患者术后病情有所改善,但手术的具体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东部某三甲医院主任医师张林教授表示:“手术本身不难做,我们也看到了患者症状的部分改善。可对于中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生理变化,依旧知之甚少。”
其次,手术费用和效果也是患者和家属关注的焦点。虽然实施手术的专家表示手术费用不到两万元,但目前还没有批量化开展,且手术效果因人而异。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栾萍主任在初步观察中发现,部分患者术后两周内有所好转,但其中一名患者很快又接近恢复术前症状。
尽管如此,仍有大量患者和家庭对LVA手术充满期待。他们希望通过这一新疗法能够减轻病痛、延缓病情进展。目前,已有约300个家庭预约入组栾萍主任下一阶段的试验,渴望得到手术治疗的机会。
当陈晓分享了父亲的手术经历后,她也在网上收到了一些质疑,有人怀疑她是在“打广告”。而当有人问她“手术必要性大吗?”时,她说“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对我们而言实在没办法了,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值得注意的是,LVA手术并非由神经内科医生主导,而是由显微外科等外科团队领衔。这种跨学科的合作模式为AD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淋巴水肿的外科治疗是显微外科的专业范畴,包括四肢淋巴水肿后的改道,一直是我们的学科强项。”张林教授告诉“医学界”,这与AD外科治疗在术式上的原理共通。
“与AD相关的有毒蛋白,包括β-淀粉样蛋白(Aβ)和异常Tau蛋白等,它们在大脑中堆积,对神经元造成损害,导致其退化或死亡。”张林解释,“反过来,我们通过手术改道,增加这些有毒蛋白的引流,让代谢产物排出大脑,理论上就能遏制AD的进一步发展。”
但这仅仅只是理论。AD的治疗历经全球科学家数十年的攻关,一直被视为医药研发领域的“黑洞”,也是失败率最高的研发细分赛道之一,至今缺乏完美的解决方案。
而对于这样一个“横空出世”的新技术,起初以神经内科为代表的专家们并不看好。上海一家三甲医院的AD专家回复“医学界”,“我听说过,目前还缺乏临床证据。”
LVA手术的出现无疑为AD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它不仅有可能改变AD患者的命运,更有望为整个医学界带来革命性的突破。然而,在推广和应用这一新疗法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如何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首要问题。尽管部分患者术后病情有所改善,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来验证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
其次,手术费用和普及程度也是制约LVA手术推广的重要因素。目前手术费用虽然不高,但尚未批量化开展,且需要专业的外科团队和先进的医疗设备来支持。
此外,患者和家属对于新疗法的接受程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部分专家和公众对于LVA手术持质疑态度,认为其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因此,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新疗法的认知度也是推广LVA手术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