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 上海民政印发《上海市敬老卡管理办法》(附老年综合津贴问答)
各区民政局、区公安分局,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上海市敬老卡的使用,加强对敬老卡的管理,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制定了《…
各区民政局、区公安分局,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上海市敬老卡的使用,加强对敬老卡的管理,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制定了《…
|
|
各区民政局、区体育局:
根据《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上海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工作指引》《上海市体育局 上海市民政局关于印发〈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导则〉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推动养老服务与体育健身融合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健康养老服务,发挥体育健身在老年人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作用,普及老年人运动健康知识和技能,指导老年人科学健身,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经研究决定在本市开展社区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试点。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是面向老年人的社区多功能健身场所,整合体育、养老、卫生健康等公共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体质测试、基础健康检测、科学健身指导、慢性病运动干预、运动康复训练、健康知识普及和休闲社交等“一站式”运动康养服务,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助力健康老龄化。
将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作为本市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加强体育健身和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2021年,全市累计试点建成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不少于30家。根据试点情况不断推进,到2025年,全市累计建成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不少于100家。
二、组织实施
1.申报与确认
试点以街镇为单位。有意向参与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的街镇,向区民政局或区体育局提出意向申请,区民政局与区体育局共同研究和初审后(2022年起每年一季度前)将年度本区申报项目情况汇总后报市民政局和市体育局。市民政局会同市体育局根据各区申报项目的情况,结合年度试点工作安排,确定试点街镇的项目名单。
2.申报条件
申报参与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试点的街镇,需在申报时明确本街镇拟建设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的选址、建筑面积、健身器材数量、预计投资额等基本要素。鼓励依托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市民健身中心等社区养老、体育设施以及其他社区公共空间,建设嵌入式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统筹做好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各项工作。
3.试点内容
各试点街镇按照《上海市体育局 上海市民政局关于印发〈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导则〉的通知》(沪体群〔2021〕95号)开展试点。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的场地标准、设施标准、安全标准、人员标准、运行管理及服务标准等应符合《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导则》明确的要求。
4.评估验收
市、区两级民政、体育部门共同负责试点的推进工作。市体育局按照《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导则》,牵头制定长者运动健康之家评估验收标准,会同市民政局组织力量对建成的试点项目开展评估验收。
5.运营模式
鼓励长者运动健康之家采取公建民营的运营模式,各街镇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专业机构运营。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收费应体现公益性原则,对老年人免费开放或公益收费。
三、工作要求
1.组织保障。
市民政局、市体育局共同负责本市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试点工作,包括试点政策的制定、试点街镇和项目的确认、试点过程的指导和评估等工作。区民政局、区体育局共同负责本区试点单位的初审、具体工作指导等工作。各试点街镇负责试点项目的具体落实。
2.资金保障。
市民政局、市体育局将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扶持资金纳入部门预算,对纳入试点且经评估验收符合标准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给予资金支持。
市民政局、市体育局按照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的面积大小,给予的适当补贴:
(1)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筑面积在50平方米(含)至99平方米的,市民政局给予建设补贴15万元,市体育局给予运营补贴5万元;
(2)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筑面积在100平方米(含)至149平方米的,市民政局给予建设补贴20万元,市体育局给予运营补贴5万元;
(3)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筑面积在150平方米及以上的,市民政局给予建设补贴25万元,市体育局给予运营补贴5万元。
市民政局给予的建设补贴、市体育局给予的运营补贴,分别按照各自部门相应的资金拨付渠道进行补贴。鼓励有条件的区、街镇对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及运营给予资金支持。
3.监督管理。
各区民政局、体育局应加强对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资金使用管理有关规定,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日常管理机制,确保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运营安全有序、利民惠民。
上海市民政局
上海市体育局
近日,保险行业协会发布《关于拟设立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有关情况的信息披露公告》(下称《公告》),披露拟设立的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民养老保险公司”)的具体筹建方案及情况。这意味着首家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即将浮出水面。
“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11.5亿元,发起人共计17家,六大行理财子公司领衔的10家主要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列。国务院旗下的国新资本有限公司和北京市政府旗下的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也有参与。此外,中信证券、中金公司旗下股权投资子公司也有参股。
截至目前,市场上已开业的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有9家,均由保险公司发起设立,国民养老保险若筹建成功,将成首家主要由银行系资本发起设立的养老保险公司。国民养老保险的设立尚待银保监会批准。
由17位发起人合资设立 仅一家是保险公司
根据公告,拟成立的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股东共计17家,其中包括10家银行理财子公司、2家券商系投资公司、1家险资,以及数家不同背景的私募投资公司。
这10家参与筹建国民养老保险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中,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各投资10亿元,持股比例均为8.97%;中邮理财投资6.5亿元,持股5.83%;信银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各投资5亿元,持股比例均为4.48%;华夏理财投资3亿元,持股2.69%。
对于这家拟设立的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公告》指出其业务范围包括商业养老计划管理业务、受托管理委托人委托的以养老保障为目的的人民币、外币资金、团体养老保险及年金业务、个人养老保险及年金业务、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团体长期健康保险业务、个人长期健康保险业务等。
对比国民养老与国内9家养老险公司的经营范围,其范围集合了所有9家公司的业务,业务范围最广,还有一个相对独特的业务——商业养老计划管理业务。此具体是何指,还有待明确。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国民养老保险设立的一个大背景是,我国养老体系亟待完善。目前,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发展还比较薄弱,下一步要拓展商业养老保险市场。从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发展看,商业养老保险是一个潜在的重大市场,有庞大的消费者需求,同时养老金又能提供较为长期的资金来源,对于提升理财子公司资产配置及投资能力等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我国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存在矛盾。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但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大量养老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需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成立国民养老保险,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将缓解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独木难支”等问题,增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对接养老第三支柱建设 提供个人养老产品
关于国民养老保险的传闻早已有之。今年3月,有媒体报道称,金融监管机构正考虑设立一家国民养老保险公司,作为现有养老保险体系的补充,应对日渐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所带来的挑战。
2020年11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显示,未来5—10年时间,中国预计会有8万—10万亿的养老金缺口,而且这个缺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扩大。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该国民养老保险公司成立主要是为了对接养老第三支柱建设,提供个人养老产品。”一位券商非银分析师对记者表示:“此次拟设立的国民养老保险公司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加强第三支柱发展,减轻第一、二支柱的压力。未来监管对这家拟设立的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可能会有政策红利和资源方面的倾斜,这对于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利空较为明显。但养老业务范畴较广,未来这家拟设立的国民养老保险发展成效究竟如何,还有待观察。”
当前,我国初步形成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从国际经验来看,养老金是资本市场长期稳定资金来源。不过,我国的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发展较为缓慢,占比偏低,对养老保障的支撑作用明显不足。
账户制下的养老金融产品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建设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共识,仍是建立个人养老账户统一平台,各类金融机构提供不同养老金融产品以供配置。
“国内对养老金业务感兴趣的市场主体并不少,有专业的养老金公司,大量的寿险公司、基金公司以及银行理财公司、信托公司,市场主体通过养老金融产品来竞争,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朱俊生说。
近年来,各银行积极发展养老金融和普惠化的养老服务,分别推出自身的养老金融品牌。
如中国银行发布的“个人养老联合服务计划”,致力于通过参与各方的专业领域,建设常态化沟通机制,促进从事养老产业的行业机构和专家学者加强交流互鉴、开展合作研究、分享研究成果,为养老客群提供专属金融服务、综合康养服务、品质生活服务、适老智能服务等一体化、一站式“金融+”服务服务支持。
交通银行推出“交银养老”金融战略行动计划20条,围绕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大领域布局。在养老金金融方面,交行将全面参与养老金三支柱建设,打造全链条养老金服务能力。在养老财富金融方面,将集合集团内外部资源为“未老”和“已老”人群对应研发丰富多样的理财、基金、保险、信托产品,创新长周期养老财富管理。
上海农商银行也推出了自己的养老品牌“安享心生活”,对该行养老金融服务的升级。据悉,上海农商银行服务的户籍老年客群数已突破300万人,占上海市户籍老年人口半数以上。
来源:券商中国、新华社、泉州晚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通知确定了上海市养老护理员综合评价指标及等级划分规则,以下为通知全文:
各区民政局,各养老服务机构:
养老护理员队伍是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全市养老护理员统一信息管理,建立一套科学评价养老护理员队伍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体系,对于引导养老护理员不断提升自身职业技能与综合能力,进而提高整个行业队伍的素质,推动本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年)》等文件要求,市民政局开发了本市养老护理员信息管理系统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养老护理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养老护理员基本情况、职业技能水平、奖惩情况等3大方面,下有6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根据养老护理员的学历、从事养老护理行业的年限、持有技能等级证书情况、荣誉情况、技能竞赛情况、不良记录等方面予以综合评价,得出相应分值。分值对应7个等级,1级最低、7级最高。总分为200分,1级的分值为基准分,其他级别分值按照基准分与极差分依次进行推算而成。
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
作为评价全市养老护理员队伍整体水平的重要抓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今后将作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有关政策和加强日常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每位养老护理员的综合评价等级信息还将逐步向社会公开,一方面接受社会监督,另一方面有助于市民通过相关查询找到合适的养老护理员,促进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
三、加强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维护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嵌入在“上海养老护理员信息管理系统”中,评价结果通过系统中相关信息所对应的指标自动赋值生成。各区民政局可登录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后台管理系统,了解本区域的养老护理员队伍综合评价总体情况,也可针对性地了解某位护理员的个人综合评价等级具体情况。
各区民政局要加强督促和指导辖区内养老服务机构,务必做到及时、准确地填报和更新机构内养老护理员的有关信息。如发现不如实填报、不及时维护和更新数据信息的情况,应第一时间督促机构整改,为确保综合评价结果准确、科学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各区民政局、各养老服务机构在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如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市民政局。市民政局将根据实际运用情况和本市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的需要,及时调整完善综合评价指标
上海市民政局
2021年7月23日